【乐清日报】柔软地教 诗意地学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艺术教育探秘


“春暖花开,一群美丽的蝴蝶在金灿灿的油菜花丛中翩翩起舞,它们积极向上,向往着美好未来……”这是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原创舞蹈《花开的时候》所呈现出的情景。日前,这一舞蹈在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上光芒闪烁,夺得一等奖,再次谱写了育英舞蹈历史的新篇章。据悉,该校舞蹈队三次获浙江省级比赛一等奖,七次获温州市级比赛一等奖!


在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令人点赞的不仅仅是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活动同样精彩无限。学校一直以来重视艺术教育,并将其作为一项全面覆盖的“滴灌”工程,希冀艺术浸润孩子们的小学、初中九年的学习生活,让教育变得柔软起来,让学习生活变得诗意起来,为他们的人生铺就幸福的底色。


艺术最有用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做过一个有5万多名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毕业1-5年的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毕业16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


显然,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的教育决策者们早已认识到“艺术最有用”。该校校长俞国平说,艺术教育对孩子发展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西方教育发达国家普遍认识到了艺术的价值,非常注重艺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改变,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将“视觉艺术、文学艺术与表演艺术”作为三大通识课程之一,有效地“粘合”了艺术教育与学科教学。


去年8月,俞国平还参加了温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特级教师赴澳大利亚进行短期教育培训活动,拜访了三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和部分教育机构。在澳大利亚,无论小学还是中学的校园内,学生们都有在学戏剧、舞蹈、视觉艺术等等,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给了俞国平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他说:“澳大利亚教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校更好地认识国际化教育、基础性教育、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也让我校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艺术教育发展的实践有了更多的参照。”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育英寄宿学校一直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办学思想,从儿童立场出发发掘“育”的过程性、“英”的表现性,深耕“英才”文化内涵。学校从“生活与社会理解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信息媒体与技术使用”三个维度出发提炼核心素养,打造体质英伟、行为英范、品格英毅、学业英慧、视野英达、特长英秀的“六英气质”。


“我们相信有计划的、持续性的艺术教育,能更好地助力培育‘六英’学子。”俞国平说。





课程最缤纷


在育英,艺术教育绝不是上一节音乐课、美术课那么简单。通过多年摸索实践,学校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从九年一贯制的视角引进和研发艺术拓展性课程,建设了一整套基础性和拓展性课程相互交融、促进的艺术课程。


在音乐课、美术课等普惠性艺术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设置了十几项拓展性艺术课程,以社团的形式,供各年级学生自主选修。翻看2017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分校社团课程安排表时,记者看花了眼,只见版画、陶泥、剪纸、形体、舞龙、芭蕾舞、爵士鼓、非洲鼓、吉它等应有尽有,每门课程每周开课两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习。同样在初中,学校也开设器乐、形体等十余项艺术课程,班班有器乐,人人会一手成为初中艺术教育的追求目标。


“社团课程我选了巴乌。巴乌是一种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它的音色柔美悦耳,听起来是那么的舒服。”三(4)班学生陈羿锦说,她在学校社团第一次接触巴乌就喜欢上了,学了一个学期,练熟了好几个曲子。去年,由温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环温行”新闻采风团来到学校,陈羿锦和几名同学一起演奏表演巴乌,大受好评,这让她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三(5)班学生刘木子喜欢唱歌跳舞,她参加了校合唱队,还选修了越剧,吊嗓子、甩水袖,让她过足了戏曲瘾。初中分校的形体课程,站立、端坐、微笑、目光交流……孩子们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显得特别有气质。艺术教育,的确成人之美!


如果说拓展性艺术课程是美味的“冷盘”,那么班级和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色香味俱佳的“热菜”,当这盘“热菜”邂逅艺术,立即唤醒了学生们的“味蕾”。 


10.jpg


文化节、阅读节、体育节、英语节是育英的“四大节”,其中的文化节堪称学校的年度大戏,一年一届,迄今已举办了22届。2016年11月,“海洋”主题文化节盛大开幕。开幕式上,学校拓展性艺术课程作了全面的展示,校民乐队合奏的《丰收情》气势磅礴,引爆全场;非洲鼓《SUNU》充满异国风情,赢得阵阵掌声;街舞社团的孩子们酷炫亮相,嗨翻全场,舞龙舞狮队的孩子也倾情表演……同样,初中分校“十佳歌手”、“校园演说家”等也是轮番上演,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文化节期间,全校学生参加了四大板块九项活动,对海洋文化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每一届文化节都有一个主题,去年文化节的主题是‘童年•童话’。”学校督导处副主任张虹说,“千人经典诵读和我心中的百灵鸟比赛等都是文化节的拳头活动,每一届的千人经典诵读,全校所有学生参加,舞台属于每一个孩子。我心中的百灵鸟比赛已举办了17届,初中‘十佳歌手’也走过了十多年。近两年都有小学、初中都有10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海选,他们的演唱水平得到了提高。”


不仅仅是学校师生享受于文化节的丰富活动,众多家长也成为文化节的参与者,他们到学校观看孩子们演出,和孩子们亲子互动,擅长插花、茶道的家长还受邀到校为孩子们传授花文化、茶文化。


阅读节、体育节、英语节的活动,也完美地与艺术实现了“粘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如去年的阅读节巧妙地与风筝绘画、书签制作相结合;体育节与舞蹈“结亲”,推出了融舞蹈艺术于一体的竹竿舞,校竹竿舞队曾连续参加两届浙江省音乐竹竿舞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英语节期间则举办了情景剧演出和英语歌曲演唱表演。


俞国平说,育英的艺术教育自成特点,是浸润式的。它不同于文化学习的教授方式方法,也绝不是工厂流水线式的操作,而是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通过个性化特色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读写、体育、科学、生活、数理等学科,相互渗透,进行潜移默化地浸润,让艺术教育无痕中留痕,为孩子个性的、可能的发展助力。





氛围最温馨


一幅幅绘画作品,丰富的构图表达着奇思妙想,明亮的色彩传递着童真童趣。前日,记者走进育英小学分校,刚迈入教学综合体一楼大厅,便被“童年•童话”主题绘画展紧紧地吸引了眼球,不由地驻足欣赏。


此外,学校教学综合体四个楼层八个交流厅陈列着七大系列392件利用雁荡山青竹、毛竹制作的竹系列作品,令人眼前一亮。这是该校最新开发的校本特色拓展性艺术课程《青竹雅韵》。


据学校美术教研组组长解文莉介绍,《青竹雅韵》课程旨在充分利用雁荡山丰富的竹资源,培养学生对竹文化探究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怀。在两个多月时间里,美术组教师四处查找资料,向民间艺人请教,利用社团和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制作出翠竹遇上剪纸、翠竹遇上青花、翠竹遇上国粹、翠竹遇上圆雕、翠竹遇上麻绳、翠竹遇上青铜、翠竹遇上书法等七大竹系列子课程。如今,竹系列作品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极大地涵养了学生的美学态度。



11.jpg


走遍学校,你会发现校园布置是如此的多元、丰富,校园氛围是如此的温馨、舒适。在教学综合体的教室、阅览室及其他一些展示区,大量展示着学生的书画、手工等作品,走廊、楼梯拐角处有学生的科技、摄影作品等,甚至连室外地面的窨井盖上也有学生的卡通绘画。在学生公寓,学生的各类作品也点缀于走廊、墙角,让人轻而易举地捕捉到艺术的气息。在初中校园,同样艺术廊道的布置无不体现学生立场,“艺术节”期间展出的豆子画、剪纸、篆刻、书法、编织作品……也展现着初中学子的才艺。艺术,就这样润泽着孩子们的生命!


施小蓉是一名学生家长,她说,在女儿小升初择校时,她曾与丈夫带着女儿到育英小学分校参观。在学校逛上一圈后,女儿便笃定了要上育英的念头。入学后,女儿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还经常到外地参加舞蹈比赛。有朋友问施小蓉学校有那么社团活动,要花大量的时间,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施小蓉回答,这么多活动并不会耽误孩子学习,只要安排合理、提高效率,还会促进学习的提高和进步呢。事实证明,其女儿的确是全面发展。施小蓉的丈夫也说,作为家长,他并不觉得女儿在什么大赛中夺得奖项有多么重要,在他看来,孩子能有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对丰富其成长经历是大有裨益的。


3.jpg


对此,很多教育家持相同的看法,认为学校的艺术教育,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张弛有度,充满活力。另有科学研究显示,在充分的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成绩测验之间,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艺术教育的存在,把教育生活连缀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让学习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美好,让生命在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显得紧张与忙碌,而仍然拥有从容与优雅。


另悉,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于2013年被评为温州市艺术特色学校,于2017年被授于乐清市市民艺术实践基地。


(转自乐清日报 记者:郑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