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作文的浓与淡(高惠辉)


针对教材作文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让教材作文焕发光彩,一定要根据习作内容和要求进行甄别、分类,对于可以修改利用的进行加工,也就是要进行淡妆处理;反之,则需要大刀阔斧进行浓妆改造。


一、淡 妆


1.多种角度 激发情感

在很多文章中,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如果仅仅围绕一个角度来谈感受,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母爱》,绝大多数学生会把目光聚焦到老牛身上,围绕着它宁愿忍受鞭挞也要给小牛讨水的行为抒发议论和感想。这样的结果会造成千篇一律,无法拓展。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观察。学生在细细读文思考后就会有所发现:原来送水战士是个善良的人,宁愿自己受处分也要给老牛倒上一盆水,可见他对老牛的尊重。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的思路就会被打开,视野也随之变得开阔。


2.人称转换 打动人心

读者置身于文章的场景中,与自己选取的人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 “你”的称呼方式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这样的倾诉和交流,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还使谈出的感受更真实,更容易打动人心。


3.合理引用 升华主题

引经据典,通过类似的故事引导学生寻找共同点,让主题得到升华,让感受更加深入。《慈母情深》这篇文章的内容及写法上与《母爱》有互通之处,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中就会发现:虽然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一个是牲畜,一个是人类,但两者却被一种共同的情感维系在一起——那就是母爱。


二、浓 抹


1.浓墨重彩——遮瑕

对于教材中一些枯燥的习作内容,我们需要把细节放大,用浓墨重彩。比如人教版十一册第七单元动物与人的相互和谐相处的这一个单元。作文要求是“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想象”, “然后写一个故事”如果将“合理想象”改为“充分想象”,作文的内容就变得丰富多了,学生也在编写故事中也变得热烈活跃了。


2.改头换面——重组

有些教材作文的要求貌似合理,真正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如五上第六单元的习作要求写父母之爱。我将习作内容改头换面,重新进行了组合。首先我请学生畅谈有没有对父母不满意的地方,为什么要讲清楚。然后,我又请他们回忆,事情发生后,父母有什么表现?孩子们慢慢地回忆,有的孩子竟然落泪了,因为他们发现在他们被父母责骂的时候,父母的表现似乎比他们更难过。如此一来,孩子们的情感源源不断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3.脱胎换骨——新生

我们在实施教材作文的时候,如果此路不通,那么一定要另辟蹊径,换个思维来达到训练的目的。《文明只差一步》这篇习作的要求是“通过画面体会启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训练来达到这个要求。比如,我选用了一张菲律宾在台风“海燕”过后的图片请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象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对那种劫后余生的画面不由自主地叹息和同情。


总之,在指导学生进行教材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作文的要求、内容对症下药,取精华去糟粕,适当的加以取舍。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淡妆浓抹的修改方式,让教材作文焕发光彩。


(作者系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语文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