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时创



                                                 2005年毕业于北白象镇第一小学

                                                 2008年毕业于乐清市育英学校

                                                 2011年毕业于温州中学

                                                 2011年至2015年就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荣誉:浙江省初中科学竞赛一等奖、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全国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全国银牌


刚刚走进育英时,我怀着一颗天真又忐忑的心,打量着这个即将度过三年时光的地方。教学楼、宿舍、食堂、操场、花园,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充满了神秘与挑战。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


还记得在班上第一次大声地说出我叫孙时创;还记得第一次在食堂吃饭,无奈地盯着吃不下的半碗饭;还记得在一天的晚上,我站在讲台上,认真地说要竞选班长的时候,中间忘了词,只能以“说好了,谢谢大家”来结束;还记得那些多如牛毛的未脱稚气的事情。


而三年之后的我,又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离开。我从这里得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虽然已经说不出教学楼的颜色,但发生在里面的许多事情至今还影响着我。


第一堂科学课使我迷上了物理,当时,王全江老师做了一个用漏洞吹乒乓球的实验,看着乒乓球逆着风不掉落,在惊讶的同时也领悟到了自然的神奇,自己所知的只是沙漠中的一粒细沙。老师的教学方式着力于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进而引导同学们自己去主动学习,我正是如此幸运地“上钩”了。


而在英语学习不顺时,我有了放弃的念头,想凭竞赛单科升学,黄君蘋老师在办公室里鼓励我,苦口婆心,说了些什么基本都忘了,但那时我哭了,踏踏实实地哭了。在那之后,我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不仅为了自己,还要为黄老师而学。在育英,经常有这样的冲动,读书不仅为了自己,更是要对得起其他人,那些关心过你,使你感动的人。自强不息,育英为我提供了一个动力的源泉。而这种动力,是难以随着时间而消失的。


慢慢的,学习变成了自学,发自内心的学习。考上温州中学或是保送北大之后,我介绍了许多次经验,面对的对象不同,可核心都是不变的,那就是自学。而正是在育英,我学会了独立自主,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


育英还拥有充足的资料,为课外自学提供了保证。图书室中一些高中的资料对于我们当时来说是那么神圣,那里包含了初中课本无法比拟的知识。老师们更是毫不吝啬,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料。记得我的第一本《中等数学》还是程耀林老师送的。


在平时,老师们更像朋友:王全江老师“相当的”幽默,曹冰华老师的“男人嘛”经常引起哄堂大笑,黄君蘋老师则更像一个大姐姐,和女同学格外谈得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育英的老师们更是体现了传之道,授之理。同学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时常回忆起那些爽朗的笑容,虽然偶有冲突,但留下的只有难忘的记忆。


说罢了师生,似乎没有空间再论及环境了。不过学校的精髓在于教育,教育重担在于老师,有师若斯,我复何求。“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育英为我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成长之所,这是一个难忘的,充满了留恋和感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