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乐清育英学校:为孩子可能的发展助力

 

   “老师,今天是您的生日,您给妈妈打电话了吗?乐清育英学校二(2)班班主任林丽群生日当天,除了收获满满的祝福外,还收到不少孩子这样一句善意的提醒。孩子的懂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己开发的班本课程——生日课程。林丽群欣慰地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每个月末班级都会组织一次主题为我的生日给妈妈过的集体生日。


    
班本课程是乐清育英学校基于儿童立场、以班级为单位开设的个性化课程。班本课程是课程多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乐清育英学校副校长俞国平看来,班本课程的开发在课程建设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我们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怎样的课程?我们的课程是否基于学生的需要?多年来,乐清育英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十分关注这两问当我们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审视教育,我们发现教育的使命应该回归人性的健康成长和适性发展。俞国平说。正是抱着这样的初衷,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为孩子可能的发展提供适性助力。



从校本走向班本的华丽蜕变


    
作为一所寄宿制民办学校,乐清育英学校一直致力于以教师为课程开发主体,满足学生独特性和差异性的课程开发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学校围绕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家庭理财、生活习惯、交际礼仪、美化生活”6大内容开发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家政校本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结合雁荡山独特的地理优势,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雁荡山竹系列体育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经典文化,学校开发了《育英学校小学部学生经典诵读读本》。此外,学校还开设了4大类30余门选修课程以及丰富的活动课程。


    
在力求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过程中,学校发现了这样一块空白地带:在寄宿制学校,有相当一部分零散的时间学生处于放羊状态。早晨的诵读时间、中午的休息时间、晚上的暮省时间……如何将这些边角时间用好?学校由此想到: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根据班级特点,以班级为基地,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班本课程。


    
于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教室展开。一门门充满生命气息的班本课程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一(1)班的孩子表现欲强,由此出现了表演课程;三(5)班的孩子热衷美食,于是推出了美食课程;四(2)班中不少孩子对下棋感兴趣,棋类课程应运而生……经过一年多实践,学校初步构建了不同层次、内容丰富的班本课程,内容涉及阅读类、影视类、体艺类、学科类、游学类、庆典类、公益类和科技创新类等。班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很受孩子欢迎。该校副校长牟英海说。


    
班本课程激发孩子的无限可能


    
俞国平曾经给六(3)班的学生上了一堂语文示范课,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比较所学课文和另一篇文章的优劣。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他当时惊呆了:上过多次示范课,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均呈一边倒的态势,只有这个班的学生呈现了不同观点。六(3)班的学生思辨能力特别强。俞国平课后评价说。在六(3)班,有一门班本课程叫《童眼看世界》。每天中午1200~1210,学生模拟新闻主播播报当日最新资讯;每周五中午,教师佟祥和引领学生直击各种道德事件,在道德观察中感受世间百态、人情冷暖;每周日中午,佟祥和会选取一则备受争议的热点新闻,让学生展开辩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洞察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佟祥和看来,这或许是六(3)班的学生有着较强思辨能力的奥秘所在。


    
事实上,许多教师都在实施班本课程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可喜的变化。在游学课程中,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在阅读课程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了;在表演课程中,学生变得自信了。五(1)班开发了科学探究课程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去年两名学生获得了温州市小学科学提名奖。班本课程的研发不仅在于丰富学校课程,更重要的意义是唤醒孩子的无限可能。俞国平如是说。


    
牟英海同时说道:班本课程缩小了课程开发者和实施者之间的距离,教师能轻易捕捉到学生的现实需求,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要根据生成情况进行调整。如,一年级新生刚入学,为了营造新生在校的安全感,当务之急是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于是,有教师就安排了一门短期的入学桥梁书班本课程,让孩子在《小阿力的大学校》、《我有友情要出租》、《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等桥梁书的阅读中,克服情绪问题,主动融入校园。


 
每个教师都是缔造完美教室雷夫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课程开发被认为是专家的专利,教师习惯于被动的接受,对课程研发有着本能的畏惧。如果你只是教学校要你教的那些东西,你很快就会疲惫。全美最佳教师雷夫的话道出了许多教师的心声。作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一般学校。教师是离孩子最近,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俞国平认为:一个有责任的教师必将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课堂,喜欢自己的班级,而班本课程的研发恰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契机。


    
仔细了解每一门班本课程,不难发现这些满足学生多样需求、具有鲜明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无不蕴含着教师的创造力。教师杜鹃的感恩课程,内容涉及有关生命的绘本阅读、观看视频《生命的起源》、收集成长照片等7项内容;林丽群的节日庆典课程,借助节日契机,将爱心、孝心、责任、传统文化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门综合性的活动课程。


    
当记者走进一(1)班的时候,杜鹃正带着孩子朗读希尔的童谣《北极熊在里面》。课堂上,杜鹃不断融入竞赛、表演、想象、绘画等新的元素来增加阅读的乐趣。孩子们越读越带劲,完全沉浸在童谣所描绘的场景之中……“3月底我会开展一次希尔的诗歌朗诵会,4月份则会策划一场童话剧表演。身为班本课程的积极实践者,从教仅两年的杜鹃已在课程的建构上初具能力。


    
在乐清育英学校,像杜鹃这样在班本课程的研制中成长起来的教师数不胜数。虽然班本课程具有一定的草根性,但一旦进入课程建设范畴就有了规定性的要求。课程主题、起源、目标、内容、安排、实施、展示、评价、反思、延伸等课程要素缺一不可,使得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能力的提升成为可能。牟英海说。

 

 

                 (本文刊发在《浙江教育报》2014.3.21第一版 浙江教育报 记者  胡梦甜  发布时间:2014-3-21)